元旦、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
    时间:2024-12-27来源: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击:


    2025年元旦、春节即将来临,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,特此发布双节期间食品安全风险提示。

    一、对食品经营者的提示

    食品经营者要遵循公平、公正、合法、诚信原则,依法经营、文明经营、诚信经营,落实主体责任,提升服务质量,共同维护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。

    (一)强化食品安全意识

    节日期间,食品经营者应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感,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。组织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,提高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,确保食品经营全过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。

    (二)严格把控进货渠道

    食品经营者应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和信誉,确保所采购的食品来源合法、质量可靠。对于节日热销食品,如肉类、禽类、水产品等,应索取并查验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,确保食品新鲜、无污染。

    (三)规范食品贮存与加工

    应按照食品标签标识的贮存条件,合理摆放食品,避免食品受潮、霉变或受到其他污染。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食品,应确保冷藏冷冻设施的正常运行,并定期检查温度记录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,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,防止食品交叉污染,确保食品烧熟煮透。

    (四)加强环境卫生管理

    保持食品加工场所、贮存场所及销售场所的清洁卫生,定期进行大扫除和消毒工作。食品从业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,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,如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、勤洗手等。同时,应加强对鼠、蚊、蝇等害虫的防治,确保食品不受害虫侵扰。

    (五)合理定价,诚信经营

    在节日期间,食品经营者应遵守价格法律法规,合理定价,不得乘机哄抬物价或进行价格欺诈。同时,应明码标价,让消费者清晰了解食品价格,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。

    (六)积极应对消费者投诉

    设立专门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,及时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。对于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,应立即进行核查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,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。

    二、对消费者的提示

    呼吁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、绿色消费观,理性消费、科学选择:

    (一)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

    节日期间,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超市、商场或农贸市场购买食品,这些场所通常具备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进货查验机制。避免购买来路不明、无生产日期、无保质期或过期变质的食品,以及街头无证摊贩售卖的食品,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。

    (二)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信息

    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,消费者应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厂家、生产地址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。确保所购食品在保质期内,且包装完好无损,无胀气、漏液等现象。对于进口食品,还需关注是否有中文标签,以及是否载明原产国或地区、境内代理商的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信息。

    (三)理性选购特殊食品

    选购特殊食品时,应前往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场或药店,并留意专区专柜销售。仔细检查外包装和说明书,确保产品信息完整真实,无虚假宣传。对待广告和宣传内容需理性,不轻信夸大之词。同时,要认准特殊食品的专属标志,如保健食品的“小蓝帽”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“小蓝花”。

    (四)注意食品储存与加工卫生

    购买回家的食品应按照标签上的储存条件妥善保存,避免食品受潮、霉变或受到其他污染。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食品,应尽快放入冰箱,并确保冰箱温度适宜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,应确保厨房环境清洁卫生,使用干净的厨具和容器,避免食品交叉污染。同时,应确保食品烧熟煮透,特别是肉类、禽类和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。

    (五)外出就餐时注意饮食卫生、理性消费

    节日期间,消费者应理性消费,避免盲目跟风购买大量食品,以免造成浪费。外出就餐时,需注意选择卫生条件好、证照齐全的餐厅,并尽量索取正规发票。观察食物是否新鲜、无异味,避免食用变质或未熟透的菜品。同时,应适量点餐,避免暴饮暴食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    元旦、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不容忽视。食品经营者应诚信经营,确保食品质量;消费者应理性消费,注意食品安全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营造一个健康、安全、祥和的节日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