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网站地图
    朝阳市市场监管局严监管促规范 强服务助提升 推动小油坊整治取得新突破
    时间:2023-06-27来源: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击:

    1.jpg

    近几年,朝阳市小油坊保持快速增长势头,高峰时期超过300家,占全省总量近三分之一。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,朝阳市市场监管局也清醒地认识到,全市小油坊存在着生产加工基础薄弱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、产品质量难以把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,不仅制约食用油行业的健康发展,也极易带来食品安全风险。为扭转困局,朝阳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完善小油坊监管体制机制,提升小油坊生产加工条件,规范小油坊市场秩序。截至目前,朝阳市小油坊除35家许可证过期未延续,59家达不到整改要求主动注销,15家长期停产以外,其余208家已全部完成提升改造,为推动小油坊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    一、理清工作思路,明确提升整治工作目标任务

    在摸清行业现状,找准共性问题的基础上,朝阳市局以“改善生产加工环境”和“严防掺杂使假”作为整治工作的两条基本主线,一手抓车间改造,一手抓制度建设,由市局负责制定车间改造基本要求和安全管理制度,为提升整治工作搭建目标框架。县区局和基层所负责确定每一户小油坊的改造方案,需要改造车间的,画出改造图纸;需要更换容器管道的,帮助选取材质;需要清洗设备的,告知清洗重点和方法。回顾整治提升行动,理清工作总体思路是开好局、起好步的关键,也为全市整治提升工作把握住了目标和方向。

    二、高效快速推进,确保提升改造工作如期完成

    市局召开小油坊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会,各县区局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,市、县、所三级监管人员和全市小油坊负责人参加会议,参会人员达500余人。会上全面总结了朝阳市小油坊整治的阶段性进展和工作成果,分析了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,对深化提升改造工作进行再部署、再动员。会后,市县两级监管部门沉入一线、下到基层,反复检查、再三督促、持续加力。在共同努力下,全市小油坊对墙面地面重新进行装饰铺设的121家,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油污的149家,增添洗手消毒设施的124家,更换或增添运输管道、贮存容器的58家,优化车间布局或增设车间库房的32家,累计投入改造资金350余万元,如期完成提升改造工作。

    三、坚持多措并举,惩戒和扶持协同推进

    对不符合生产加工条件且没有整改意愿的小油坊进行全面清理,采取零容忍的态度,坚决不允许带病作业,通过警示劝告等方式,使59家小油坊主动申请注销许可证,特别是在工作推进会以后注销达38家。对暂时不合规并有改造意愿的小油坊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,日常监管部门以生产加工条件是否符合规定、是否有违法添加行为、是否使用发霉变质原料为重点,进行了全覆盖的监督检查,责令28家不具备生产加工基本条件的小油坊停产整改,对2家违规小油坊进行了立案查处。对积极良性发展的小油坊出台优惠措施,凡是委托市检验检测中心进行产品检验的小油坊,今年将减半收取检验费用,以提高小油坊产品送检积极性,减轻经济负担。

    四、转变工作方法,让监管要求更加落小落地

    市局在制定整治措施时,将监管要求归纳为“一项制度四个清单”,“一项制度”就是《小油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》,内容不求全而求精、不求深而求实,抓住卫生管理、采购验证、生产销售管理、人员健康等关键环节,力求小油坊业主看得懂、做得到。“四个清单”,一是《小油坊日常自查清单》,是对小油坊最基础的要求,也是小油坊开展日常风险排查的主要内容,简单说就是“三清一防”。二是《小油坊包保检查清单》,指导包保干部结合实际开展食品安全督导,简单说就是“三制一清一改”。三是《小油坊重点监督检查清单》,指导基层监管部门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开展风险隐患排查,侧重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。四是《小油坊日常监督检查清单》,指导基层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,侧重于小油坊许可条件的保持,简单说就是“三清三分离、四防四记录”,即车间清洁、设备清洁、人员清洁;生产与生活区分离、原料与墙地面分离、成品与原辅料分离;防潮、防尘、防鼠、防虫;进货记录、生产记录、销售记录、自查记录。这样的监管要求朗朗上口、简便易行,给基层监管提供了有力遵循。

    五、强化主体责任,靠提升能力巩固整治成果    

    在提升小油坊内部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上狠下功夫。一方面开展线上集中教学,编制了专门的培训教材和培训课件,市局监管人员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,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,剖析小油坊容易出现的风险问题,就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和落实主体责任进行全面讲解,提升小油坊业主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。另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自查,市局统一制定了《食品安全自查报告》和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记录表》模板,小油坊对照表格中规定的内容,对合规性逐项自评,认真进行自查自纠,形成自查报告并报日常监管部门进行分析审查。2022年全市155家在产小油坊自查自纠风险问题201项,另有5家小油坊因自查报告不认真或内容不符合要求,被监管部门责令重新自查。此外,我市还统一更换了食品安全公示板,统一制定了食品安全承诺书,督促小油坊在诚信守法生产、保持许可条件、规范食品标签等7个方面作出公开承诺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。

    六、包保先行先试,推动政府属地责任有效落实

    朝阳市包保责任落实工作由市食安办统一组织实施,为了给在小作坊领域全面开展包保工作积累经验,市局在北票市率先开展对小油坊的包保工作,把北票市80家小油坊全部划分为C级主体,由乡镇领导干部包保,目前已建立了包保干部清单,签订了包保责任与任务承诺书,包保干部信息在食品安全公示板上进行明示。包保干部利用市局制定的包保责任清单,对包保主体进行督导,从督导情况看,包保干部能够发挥熟悉乡村民情的优势,与监管干部形成了优势互补。

    七、注重双向交流,防止提升整治出现矫枉过正

    整治提升中,善于听取各方声音,特别是小油坊业主对整治工作的反馈意见。在整治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小油坊以后,由于竞争对手减少,销量明显提升,改造以后干净整洁的加工条件,不仅提升了本地生产者的市场竞争力,也增强消费者购买本地产品的信心。与此同时,在整治工作中强化正面宣传,注重正向引导,坚持有因而为,防止业户在整治中只做表面文章,给后续发展留下隐患。

    八、关注产品质量,推动提升整治工作取得长效

    朝阳市小油坊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,目前已把工作重心从小油坊的升级改造转向产品质量提升,近期市局下发了2023年食品监督抽检计划,所有小油坊全部纳入抽检范围,特别是针对芝麻油易掺假等问题,市局召开食品抽检工作会,要求抽检指标,在酸价、过氧化值等常规检验项目的基础上,又增加了“有机溶剂残留量”等指标,让制假者无处可藏。